宋朝人發(fā)明的茶筅,后傳到日本,杭州一對父子花了12年將其復原
說到茶,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飲茶的國家,已經(jīng)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也影響著世界茶文化的發(fā)展。在宋朝時期,中國人發(fā)明了一種新型的喝茶方式:點茶。據(jù)現(xiàn)代專家證實,這是最容易被人類吸收的飲茶方式。然而元朝人對漢文化毀滅性的統(tǒng)治,導致點茶在中國失傳,還好我們的鄰國日本將它完整的傳承至今。不過當日本人拿出一個簡單的點茶工具時,卻難倒了中國工匠。
拍攝于浙江杭州余杭。
在中國宋朝時期,經(jīng)濟與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可以說是站在了世界之巔,也將茶文化推向了一個高潮,這其中最被人推崇的就要數(shù)點茶了。南宋時期,位于今天杭州市余杭區(qū)徑山鎮(zhèn)的徑山寺香火旺盛,名揚海外,眾多僧人來山上拜師學藝,其中有一位日本僧人名叫:圓爾辨圓,修習禪宗臨濟楊岐派禪法。
圓爾辨圓在徑山寺完成修行后,回日本時帶走了南宋人最為先進的文化,如建筑、繪畫、書法等,以及徑山茶種和點茶文化?;貒髨A爾辨圓創(chuàng)建了日本茶道,一直完整的傳承至今。
照片里這個東西,或許認識它的人并不多,這是點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具,它有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名字:茶筅。在點茶時,用茶筅快速的攪動茶湯,打出茶泡沫,打出的泡沫越多,說明點茶手法越高明,所以一只茶筅的好壞,直接影響你的點茶。不過由于點茶在中國已失傳,這只專用工具的制作也早已沒人能做了。
眼前這位正在聚精會神制作茶筅的師傅名叫:陳金信,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徑山鎮(zhèn)人,他們家?guī)状硕紡氖聜鹘y(tǒng)竹編手工藝。有一天,一個日本客商來到徑山,找到了陳金信的父親,拿出一只茶筅,問能不能做。有著幾十年竹編手藝的陳金信父親,對于這樣的一個簡單的竹制品,信心十足的答應了下來。
然而別看這么小小個東西,里面的工藝可不是外行人所能領悟,就連老竹篾匠也是一道大難題。足足用了六年時間,陳金信父親才做出了一只茶筅,可惜在日本客商看了后,還是達不到他們的要求,說這是一只不合格的茶筅。
于是陳金信就堅守了這個研制茶筅的艱巨任務。在他看來,日本人能做出來的東西,中國人同樣也可以。沒想到這一條路陳金信一走就是六年。最終在其父親制作的基礎上,從選料、開料、制作等多道工序進行細致的、反復的試驗,終于做出一只讓日本客商滿意的荼筅。
日本客商下了訂單,正當大家都以為可以歡欣鼓舞的時候,這只耗費父子兩12年時間的茶筅還是出了問題。第一批貨送到日本后,客商的答復是:“貨款可以照付,但你所提供的荼筅很多是不合格的,我這邊會全部燒掉。”
聽到這樣的回應,給了陳金信當頭一棒。原來大批量生產(chǎn)時,許多茶筅由工人制作,而制作茶筅的工序并不完善,造成大量的產(chǎn)品不合格。冷靜下來后,陳金信再次反復試驗,終于在他接手后的第八個年頭里,悟出了制作茶筅的真正要點所在,制作出了完美的茶筅,符合了日本客商嚴苛的要求。
至此以后,無論陳金信做多少只荼筅,日本客商全收,而且這么小小一只竹制品,價格可不低哦。如今日本抹茶風靡世界,而它就是在點茶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由于種種原因,許多都已經(jīng)丟失,需要的就是像陳師傅這樣的匠人去重新挖掘,將中華文化發(fā)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來源:鳳凰網(wǎng)
本文標題:宋朝人發(fā)明的茶筅,后傳到日本,杭州一對父子花了12年將其復原 - 茶葉新聞_中國茶葉新聞_國際茶葉新聞
本文地址:http://www.junsn.com/zixun/xinwen/15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