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鳳慶縣:在沿河村看石與茶的美麗邂逅
這是一個(gè)石頭砌成的世界。房屋是石板房,道路是石頭鋪,水渠石頭筑,菜園的壟基用石頭壘。石門墩、石院墻、石前檐、石雞籠、石廁所、石畜圈不勝枚舉。石槽、石盆、石凳、石桌、石碾、石磨、石臼琳瑯滿目。石臺(tái)階、石板路、石垱……甚至烤茶、燒肉的用具都是用石頭制作而成,在鳳慶縣詩禮清華村沿河自然村,這是與石頭村莊一次美麗的邂逅。
在沿河村看石與茶的美麗邂逅
沿著河邊的小道一路向上行進(jìn),陽光透過湛藍(lán)的天空投射到頭頂上,感覺格外的愜意。抬頭仰望天空,古核桃樹枝盎然地屹立在藍(lán)白相間的天際,直指蒼穹,顯現(xiàn)出頑強(qiáng)的生命力,在那密密的枝杈里,孕育著生機(jī)勃勃的綠色和百折不死的生命之魂。腳下的道路崎嶇坎坷,千百年來,這條道路曾經(jīng)是何等的繁華,過往商賈,游人如穿梭般從它身上走過,它也曾承載著多少人的希望和夢想,誰又能說清楚,在它身上演繹過多少感人的故事呢,世事如煙,滄海桑田,它如今就像一位年至耄耋的老人,靜靜地躺在這里,在它的夢里,是否還依稀記得那往日的繁榮以及行人如織的那些年代?
在沿河村看石與茶的美麗邂逅
在沿河村,我們的目光被石頭房屋豁然點(diǎn)亮,瓦是石板,墻是石墻,石頭做成的房子里,住著終年和石頭相伴的人。
這里產(chǎn)的石頭像千層的油餅,用扁錘沿石角一敲,就能起下一大塊。一層一層的石板,像一本厚厚的書,層次之間不毫粘連,只要你樂意,就可以隨意地翻閱。石墻的頂上,再架木椽,木椽的上面,再鋪石板。石板從檐口鋪起,塊塊疊壓,至脊而收。石材的地基,石材的墻體,石材的屋面,天然的材料,被塘房村人巧妙利用,筑屋造房,建宅修舍。村里的老人說,這樣獨(dú)特的石板房,雨季,屋頂石板遮擋,水不入室。晴天,滿室潮氣蒸發(fā),沿縫隙罅漏四散飄逸,室內(nèi)很快又可干爽如初,居住于內(nèi),冬暖夏涼。
在沿河村看石與茶的美麗邂逅
大塊小塊的石板,充當(dāng)了遮風(fēng)擋雨的屋瓦,參差不齊的石板,在一幢房子的屋頂上,都被派用到了最為恰當(dāng)?shù)奈恢?。村民搭建的石屋,大多是隨意而為,有的石塊橫著疊砌,有的斜著堆砌,大石塊和大石塊之間用小石塊補(bǔ)縫加固,連木質(zhì)的梁柱也特別講究自然,用在石屋里還是保持原來的形狀,沒有刻意修整過。使得石屋顯得更加硬朗,看上去厚實(shí)凝重,極具質(zhì)樸之感。
在沿河村看石與茶的美麗邂逅
這是一個(gè)被茶香浸泡的村莊,這里生產(chǎn)的茶味道好,香氣濃。村里的人家都愛喝茶,家里來客了,在火塘上架起一籠熊熊燃燒的疙瘩火,在又黑又亮的銅壺里注滿井水,一邊煎水,一邊用碳火把一個(gè)嘴小腹圓底平的土制小茶罐加熱到一定火候,就把自制的青毛茶(黑茶)放到小茶罐中,烤烤抖抖,抖抖烤烤,直到茶葉黃柄脆,才在小茶罐里注入開水。不一會(huì)兒,一股撲鼻而來的茶香便充盈得整個(gè)房間都是,飄而不散,裊而不絕。
村里的老人說,要烤制好一壺罐罐茶,其中的功夫是很講究的。
在沿河村看石與茶的美麗邂逅
茶罐要用土制,烤起茶來熱量才會(huì)相對穩(wěn)定,不致茶罐一離開炭火就會(huì)冰涼;火候是烤茶最為工夫的,全憑經(jīng)驗(yàn)把握,火溫太高會(huì)把茶葉烤焦,溫度太低又會(huì)把茶葉“烤死”,必須慢慢地烘,輕輕地抖,直到茶葉熟而不焦,黃而不枯,茶柄脆而不碎,才能在小茶罐里注入開水,開水最好是用清澈的井水燒開,沏出的茶才會(huì)甘香四溢。
其實(shí),沿河村人喝罐罐茶,大多喝的是一種禮節(jié)。家里來客了,沏一盅好茶,圍著塘火侃天南地北、侃人間是非,以茶代酒,以茶傳情,輕咂慢品,幾許愁樂甘苦隨風(fēng)鳴響天籟,升降沉浮款款遁入心中,以淡薄而明志。那種純粹的田園式的生活,那種人與自然相得益彰的生活,或許,只有沿河才獨(dú)有。
身處沿河村,把自己置身于陶公的世外桃源,忘卻一切的世俗,拋棄一切的痛苦,讓心與靈魂靜靜地對話,盡享最原始,最純凈的時(shí)光。
來源:云南網(wǎng)
本文標(biāo)題:云南鳳慶縣:在沿河村看石與茶的美麗邂逅 - 茶葉新聞_中國茶葉新聞_國際茶葉新聞
本文地址:http://www.junsn.com/zixun/xinwen/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