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柑什么工藝的最好喝,小青柑四種工藝制作的區(qū)別
小青柑有四種加工工藝:低溫烘焙、高溫烘焙、半生曬、全生曬。簡單來說,低溫烘焙是指挖空柑果后馬上裝填普洱茶,然后用超低溫(55℃左右)烘24h左右。而高溫烘焙的溫度在80~110℃左右,18h左右小青柑就能被烘干。半生曬,是將小青柑殺青后生曬,然后以低溫烘焙封水至含水量低于8%。全生曬,即純用日光曬,讓柑皮萎凋。
一、低溫/高溫烘焙小青柑
1、外形:柑身非常干躁,聞起來氣味怪怪的,甚至能聞到近似霉味。顏色以青黃為主,特別是底部黃色很多,色調(diào)十分勻稱。
2、優(yōu)點(diǎn)和缺點(diǎn)
對于廠家來說,加工工藝簡易,通常3天左右即可制出成品,交貨迅速,且質(zhì)量如一,不需要看老天臉色吃飯,相較于生曬工藝成本很低,尤其是高溫烘焙的制作周期最短,成本最低,市場價最便宜。出味很快,制成柑普茶后可以立即沖泡,首泡最香,但不抗泡,最多也就五泡,香味也不持久,因為柑皮經(jīng)過烘焙后,表層油包特異性分子結(jié)構(gòu)(揮發(fā)油)受到了很大損害,基本上沒有什么精華存留了。
同時,由于陳皮里的物質(zhì)沒有歷經(jīng)太陽開展轉(zhuǎn)換,喝這種小青柑只能過過嘴癮,但體會不到陳韻、藥香等新會陳皮與眾不同的口味,以及十分有益身心健康的藥用價值。同時,低溫烘焙小青柑不宜久放,因為中后期無法陳化,不具有陳化價值。市面上非常便宜的柑普茶幾乎都是低溫烘焙出來的,正宗新會柑普茶不會使用這種制作工藝。
二、半生曬小青柑
1、外形:由于風(fēng)吹日曬、陰晴不定,半生曬小青柑滿身以烏青、青黃、烏黃為主導(dǎo)顏色,色調(diào)非常不勻稱,但身有油感,聞起來柑香氣很勻稱,酸香,微澀(陳化中的味兒),放久了會轉(zhuǎn)化出藥香。
2、優(yōu)點(diǎn)和缺點(diǎn)
中后期可以陳化,超級耐泡,用蓋碗喝能有30~40泡,陽光生曬的味道融合茶香,讓人覺得非常愉快,填補(bǔ)了低溫烘焙與全生曬的所有缺點(diǎn)。但半生曬小青柑的不足之處在于:要求7~13天制出成品,比較費(fèi)時間。殺青后的幾天,如果氣溫不太好,太陽光不足,小青柑非常容易返潮,影響中后期的口味。另外,首泡不是太出味,這個過程較緩慢,大約四泡后,泡發(fā)的油包方能出好味。
三、全生曬小青柑
1、外形:滿身顏色以烏紅、黝黑為主體,色調(diào)非常不勻稱。
2、優(yōu)點(diǎn)和缺點(diǎn)
與太陽與空氣有了充足的觸碰時間,柑果表層的揮發(fā)油成分會深入皮內(nèi),并轉(zhuǎn)換出多種多樣的化學(xué)物質(zhì),最頂尖的小青柑只屬于全身曬小青柑。陳放三年的全身曬小青柑,首泡就很出味,藥香與陳韻令人垂涎三尺,并且最是耐泡。而且,這種小青柑最具陳化價值,在大自然環(huán)境中會越陳越香,越陳功效越佳,越陳越有價值,升值空間很大。
不過,如果沒有科學(xué)的存儲條件,存放三年的全生曬小青柑在口感上甚至不如半生曬小青柑,最壞的后果則是柑果長蟲、長霉,或者不陳化。與其它工藝相比,全生曬小青柑的加工工藝最是繁雜,通常需要生曬一個月之久才能全干。期間若是遇到下雨天,發(fā)生返潮的情況,就不得不重新烘焙了,改成半生曬。
由于制作周期長、人工成本高,全生曬小青柑是小青柑中的奢侈品,價格很是昂貴,市面上少有流通,收藏價值比飲用價值更被一些人所看重。一款香氣、口感俱佳的全身曬小青柑,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好柑果、好天氣、好茶底、好茶人是制作柑普茶必不可少的。
本文標(biāo)題:小青柑什么工藝的最好喝,小青柑四種工藝制作的區(qū)別 - 茶知識_茶葉知識_茶葉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junsn.com/chazhishi/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