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傳統(tǒng)名茶都勻毛尖
都勻,位于貴州省南部,那里的土壤疏松濕潤、土質(zhì)呈酸性或微酸性,內(nèi)含大量的鐵質(zhì)和磷酸鹽,十分適合茶樹的生長。都勻盛產(chǎn)的毛尖位列貴州的三大名茶之一,也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
都勻毛尖,在明代時稱作“魚鉤茶”、“雀舌茶”,當時被列為敬獻朝廷的貢品。它自清明親厚開采,茶葉最佳。那是如何制作這都勻毛尖的呢?
都勻毛尖的炒制工藝,主要分為殺青、揉捻、搓團提毫、干燥四道工序。那在炒制之前,它的采摘標準也是十分嚴格的。采摘的茶葉必須為一芽一葉初展,長度不能超過2厘米。采回的茶葉還要經(jīng)過精心的挑選,把不符合要求的魚葉、葉片及雜質(zhì)去除,再攤放一至兩小時后表面水分蒸干才可炒制。接下來就正是進入炒制過程:
1、殺青 鍋溫需達到120-140℃,投放的茶葉量為500-700克,以抖為主的抖悶方式進行雙手翻炒,一定要做到抖得散、翻得勻、殺得透。葉質(zhì)柔軟、清香透露時即可進行揉捻工序。
2、揉捻 毛尖茶揉捻較為特別,揉捻時間較長、用力重,這也是形成毛尖茶味濃的原因之一。鍋溫需70℃左右,采用單手把揉,用力將茶葉左右推揉成條,讓細胞充分破碎,茶葉達五成干即可。
3、搓團提毫 鍋溫50-60℃,將茶葉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團,抖散炒干,反復數(shù)次至七成干度,再改用雙手捧茶,壓搓茶條,邊搓邊炒,搓至白毫豎起,茶葉約八成至九成干時,降低鍋溫(50℃ 以下),將茶葉薄攤鍋中炒至足干。 炒干時作輕巧翻炒動作,使茶葉里外干度一致,增進香氣。
這樣炒制的都勻毛尖,干茶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都勻毛尖“三綠三黃”的特點,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有獨特濃厚的蜂蜜香,絲毫不遜色與龍井碧螺春!
本文標題:如何制作傳統(tǒng)名茶都勻毛尖 - 綠茶_綠茶的功效與作用_喝綠茶的好處_綠茶有哪些品種
本文地址:http://www.junsn.com/fenlei/lvcha/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