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制茶大師周其鵬
“近十幾年來,在各種評茶競賽活動中所獲國際、國家、省級以上特等獎2個、大金獎10個,金獎、銀獎等已達116個。”近日,說起自己這些年在制茶方面獲得的殊榮,制茶世家第四代傳承人、省級非遺傳承人、商城縣其鵬有機名茶廠董事長、全國勞模周其鵬臉上不禁流露出自豪,“在2018年4月由農業(yè)農村部頒發(fā)的首批中國制茶大師(綠茶類)的15人名單中,就有我的名字!”
出生于茶業(yè)世家的周其鵬從小就耳濡目染,除了上學就是跟著父親種茶、制茶,在學制茶上他不怕吃苦,從大茶把子工具殺青開始,由生鍋和熟鍋連續(xù)作業(yè),“別小看這活,要用上腕力、臂力、腰力、眼力、嗅力、耐受高溫的灼熱力等,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連續(xù)幾天下來,胳膊都腫了,吃不下飯,走不穩(wěn)路。”
盡管學藝之路很苦,但他樂此不疲,一心撲在愛茶、學茶、繼承祖?zhèn)骷夹g上,“茶業(yè)傳到我這輩是第四代,20歲那年我算是正式接了班。”
剛入行那幾年,周其鵬喜歡琢磨不同時間段每個山頭生長的不同鮮葉該如何炒制,接著琢磨在后期生產中每道工序對味道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他試驗把各種不同花香和板栗香融入到茶的味道中,增加茶香的濃郁,由他制作出來的高山綠茶便有了獨特的芳香。
琢磨完品質,他接著琢磨火工。信陽人過去炒制毛尖茶,主要靠手工制茶,純粹依靠制茶經驗來掌握火候,這樣即便是同一個人,炒制出的茶質量也難免不穩(wěn)定。
這個看似最簡單的事實,很長時間以來卻是業(yè)界廣為推崇的權威。琢磨明白后他開始向傳統(tǒng)權威宣戰(zhàn),“必須用數(shù)據(jù)化標準來掌控溫度,必須結束純手工制茶的時代。”
說干就干,一方面,他積極參加學習,取得浙江大學茶學系的研究生學歷,這期間有更多的機會向杭州中茶所教授請教;另一方面,他與制茶機械生產廠方聯(lián)合研制成了一套節(jié)能化、智能化、人性化、故障率低、便于維修又好操作的名優(yōu)茶制作機械,一舉結束了純手工制茶的歷史。
解決了每道工序對茶味道的影響、嚴把火候的功夫、失水的過程后,他遍訪各大名茶產區(qū),經過對23個國家級茶樹品種的試種和老樹種結合,最終找到最適合的品種——藪北茶,并以此為原料參賽,一舉奪得全國首款信陽毛尖有機茶,進而成為中國有機茶獲證第二家、河南首家和信陽毛尖有機茶第一家。
不光是自己琢磨明白,周其鵬還熱心幫助茶農們。近年來,他一直不間斷地抓技術培訓和提升,從新葉采摘、攤涼等工藝流程進行學習,到茶園適時管理、茶樹種選育及移栽、病蟲害綠色防控防治、手工制茶和機械制茶等規(guī)范技術要點等等,使茶農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力,全縣2000多名茶農從中受益,提高經濟效益兩成以上。
周其鵬用40年時間琢磨出了名堂,其制作的茶產品多次榮獲省、市、縣科技進步獎,逐漸成長為一代制茶大工匠。他本人先后獲得河南省勞動模范和全國勞動模范殊榮,連選連任信陽市和商城縣三屆人大代表至今的他,有了更多的責任和擔當,“小茶葉大民生、小茶葉大文章,弘揚大別山精神,助推鄉(xiāng)村振興,需要我們這代茶人更多的付出與努力。”
愛琢磨事的周其鵬決心在茶產業(yè)的路上走得更好更遠,他不僅成立商城縣茶葉專業(yè)技術協(xié)會并擔任會長,而且積極加入并成為中國茶葉協(xié)會會員、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茶葉協(xié)會理事。“我一直堅持不強求利潤,更愿意做一個有‘工匠精神’的實業(yè)家,將一葉葉高山有機茶傳遞至千家萬戶,在精益求精制好茶的實踐中,守護好信陽毛尖獨特的品質。”
“這個標準出臺后,對商城的茶產業(yè)發(fā)展和茶農戶增收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也能讓更多的愛茶人認可、喜歡我們的高山茶。”日前,在《商城高山茶》團體標準實施發(fā)布會上,周其鵬興奮地說。
據(jù)了解,在10月12日的河南省優(yōu)質特色農產品上海展覽會上,其鵬高山茶,不到兩天時間就銷售完了200多斤,還與上海超越食品有限公司達成了60萬元的商城高山茶采購協(xié)議。“其鵬”牌高山有機茶受到越來越多懂茶人的喜愛,正是對這位以其名字命名的品牌制茶匠人最大的認可。
來源:中國網(wǎng)
本文標題: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制茶大師周其鵬 - 茶葉新聞_中國茶葉新聞_國際茶葉新聞
本文地址:http://www.junsn.com/zixun/xinwen/1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