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順口溜,茶葉三泡是精華
泡茶有一句順口溜,完整版就是: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五泡、六泡也不差,七泡有余香。許多人平常喝茶的時候,會將這句話引用為泡茶的口訣。那么,這句口訣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呢,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一泡水:茶湯淡如水
頭泡茶叫“溫潤泡”,洗茶是溫潤泡的俗稱。有些品種的茶葉在第一泡時要求洗茶,有些茶葉則需要醒茶,還有些茶葉需要潤茶。洗茶是為了茶葉上的灰塵、碎茶等雜質(zhì),醒茶是為了喚醒茶葉,令茶質(zhì)和香氣快速凝聚,適用于較為緊實(shí)的磚茶、餅茶、沱茶,尤其是普洱茶,年份越老的普洱越需要醒茶。
醒茶方式通常包含干醒、濕醒兩種,干醒是指沖泡前喚醒,將解散的普洱茶放置在通風(fēng)良好的醒茶罐中存儲,使其自然蘇醒。而濕醒是指沖泡后喚醒,也稱為潤茶,直接注水,讓茶葉與熱水接觸以醒茶。原料較嫩的茶葉,濕醒不宜用沸水。原料較老的茶葉,一般用沸水濕醒。時間的控制,則視茶葉緊壓程度來把握。
二泡茶:茶開始出味
經(jīng)過第一泡的洗雜質(zhì),誘其味,使茶香蘇醒的作用,第二泡中的茶葉會析出大量的茶多酚等物質(zhì),使茶湯的口感濃厚,但茶香仍“含苞待放”。直到第三泡、四泡,茶葉中的香氣才得以盡情吐露,茶葉的精華基本融入水中。此時端起品茗杯,沉浸在茶的香味之中,令人神怡心醉。
通俗些來說就是,泡茶的第一泡是準(zhǔn)備工作,第二泡時茶葉的味道還沒出來,第三、四泡時茶葉的味道才會完全釋放出來,這個時候茶湯的香氣、滋味最好,最是好喝。如果平時以茶待客,注意客人喝完四泡茶后便需要更換茶葉。當(dāng)泡茶泡到第五、六泡,茶香尚且溫和,滋味爽口清淡,自己飲用不成問題,但是讓客人飲用會被認(rèn)為未盡地主之誼。到了第七泡,茶葉完全展開,仍有余香,回味無窮。再泡,茶味開始漸退,水味越來越重。
泡茶順口溜并不正確
雖然這句順口溜朗朗上口,但稍微懂些茶道的人都應(yīng)該直到,這句順口溜完全是錯誤的。在泡茶的時候,第一、二泡才是最關(guān)鍵的。在最開始醒茶的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就會出現(xiàn)“一泡水、二泡茶”的狀態(tài)。想要泡出茶的純正魅力,在醒茶這一步便要求專注著做到極致,緩緩注水,讓水有時間接觸空氣氧氣,使緊壓的茶葉盡量充分展開來,再慢慢出湯,這樣在第一泡第二泡時茶質(zhì)已經(jīng)會非常清晰了,每泡都會是精華。
本文標(biāo)題:泡茶的順口溜,茶葉三泡是精華 - 茶知識_茶葉知識_茶葉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junsn.com/chazhishi/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