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禪宗之淵源
僧人飲茶歷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叢林修持,由“茶之德”生發(fā)出禪宗茶道。 僧人種茶、制茶、飲茶并研制名茶,為中國茶葉生產(chǎn)的發(fā)展、茶學的發(fā)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勞。日本茶道基本上歸屬禪宗茶道,源于中國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明代樂純著《雪庵清史》并列居士“清課”有“焚香、煮茗、習靜、尋僧、奉佛、參禪、說法、作佛事、翻經(jīng)、懺悔、放生……”,“煮茗”居第二,竟列于“奉佛”、“參禪”之前,這足以證明“茶佛一味”的說法是于真萬確。
和尚飲茶的歷史由來已久?!稌x書?藝術(shù)傳》記載:
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氣,所飲茶蘇而已。
這是較早的僧人飲茶的正式記載。單道開是東晉時代人,在螂城昭德寺坐禪修行,常服用有松、桂、蜜之氣味的藥丸,飲一種將茶、姜、桂、桔、棗等合煮的名曰“茶蘇”的飲料。清欽是宋代以后的事,應(yīng)當說單道開飲的是當時很正宗的茶湯。
壺居士《食論》中說:苦茶,久食羽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
長期喝茶可以“羽化”,大概就是唐代盧金所說的“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與韭菜同食,能使人肢體沉重,是否真如此,尚無人驗證。作者壺居上顯是化名,以“居上”相稱定與佛門有緣。
僧人飲茶已成傳統(tǒng),茶神出釋門便不足為怪。
僧人為何嗜茶?其茶道生發(fā)于茶之德。佛教認為“茶有三德”,坐禪時通夜不眠;滿腹時幫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欲。這三條是經(jīng)驗之談。釋氏學說傳入中國成為獨具特色的禪宗,禪宗和尚、居上日常修持之法就是坐禪,要求靜坐、斂心,達到身心“輕安”,觀照“明凈”。其姿勢要頭正背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通常坐禪一坐就是三月,老和尚難以堅持,小和尚年輕瞌睡多,更難熬,飲茶正可提神驅(qū)睡魔;飯罷就坐禪,易患消化不良,飲茶正可生津化食;佛門雖清凈之地,但不染紅塵亦辦不到,且不說年輕和尚正值青春盛期難免想入非非,就是老和尚見那拜佛的姣姣女子亦難免神不守舍,飲茶既能轉(zhuǎn)移注意力、抑制性欲,自當是佛門首選飲料。
僧人的另一個突出貢獻就是種茶,培植名茶。茶產(chǎn)于山谷,而僧占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最早的茶園多在寺院旁,稍晚才出現(xiàn)民間茶園。
茶葉的種類 茶的歷史 茶馬古道 茶葉的功效與作用 茶道文化 中國茶道 日本茶道 茶道知識 茶文化知識
本文標題:茶道與禪宗之淵源 - 茶的起源_茶的歷史_中國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www.junsn.com/chawenhua/chashi/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