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了解霍山黃芽知識!
霍山黃芽,產(chǎn)于安徽省霍山縣,應采用細嫩芽葉經(jīng)悶黃工序制成,所以得名“霍山黃芽”
霍山地處大別山的腹地,古時候?qū)倩茨系缐壑菔⑻瓶h,因此霍山黃芽有時也稱壽州黃芽春芽、仙芽。唐代陸羽在《茶經(jīng)》中就有霍山產(chǎn)茶的記載。
在唐代,霍山黃芽己被人們認作黃茶之名品,唐代李肇在《唐國史補》卷下中記載:“風俗貴茶,茶工之名品益眾……壽州有霍山之黃芽。”,不過那個時候霍山黃牙還是蒸青團茶,而非鍋炒散茶。明朝時,霍山黃芽更是享有崇高的聲譽,王象晉在《群芳譜》中記載,壽州霍山黃芽為當時的極品名茶之一。
如今,霍山黃芽的產(chǎn)地主要集中在霍山縣佛子嶺水庫上游,其中以大化坪的金雞塢、金頭山上和街的金竹坪,姚家阪的馬米尖所產(chǎn)的黃芽品質(zhì)最佳,俗稱“三金一烏”。霍山黃芽的產(chǎn)區(qū)多位于深山區(qū),可謂“山中山”。這里峰巒綿延,重巖疊嶂,山高林密,泉多溪長,三河(太陽河、漫水河、石羊河)蜿蜒,一水(佛子嶺水庫)浩淼。山中年平均溫度15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適宜茶樹的生長。清代霍山黃芽被封為貢,歲貢三百斤,可見霍山黃芽盛名數(shù)百年。
霍山黃芽的鮮葉十分細嫩,因山高地寒,一般在谷雨前三到五天開始采摘。一共只采摘十多天。采摘的標準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黃芽要求鮮葉的新鮮度,好采回的鮮葉應薄攤散失表面水分,一般上午采下的黃茶下午就要制作,下午采下的當晚必須制完。
黃芽的制作全程分為殺青、初烘、攤放、復烘、足城五序。殺青有生鍋、熟鍋之分,生鍋為殺青,熟鍋為做形,即葉輕揉成雀舌形;初烘用烘籠烘熔,火溫控制在100℃左右.烘攤放5-6鍋殺青葉,烘時要勤翻勻攤,當茶葉烘至五六成時,將二烘合并為一烘繼續(xù)烘賠,約七成干時下烘,攤放1天,以使茶葉回潮黃變;黃變后的茶葉還需再進行復烘來增進香,最后烘至足干,越熱裝簡封蓋。制成的霍山黃芽芽葉挺直勻齊,色澤嫩黃,細嫩多毫,伍舌;沖泡后湯色黃綠清明帶黃圈、香氣鮮爽清高,葉底資散勻厚實;滋味濃厚鮮醇,甜和清爽,有熟板票香,飲后有清香滿口之感。
本文標題:您不了解霍山黃芽知識! - 黃茶_黃茶知識_黃茶的種類_黃茶的功效與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junsn.com/fenlei/huangcha/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