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茶道用具
- 1.置茶器① 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② 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③ 茶漏(斗):放于壺口上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④ 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干香。⑤ 茶擂:用...
-
- 茶道用具,你備齊了嗎?
- 1.置茶器① 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② 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③ 茶漏(斗):放于壺口上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④ 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干香。⑤ 茶擂:用...
-
- 茶道發(fā)祥地 武夷茶道當之無愧
- 儒教在于修心養(yǎng)性,佛教在于一切向善,道教精髓在于休閑養(yǎng)生。儒、釋、道的核心價值,都融入了武夷茶道之中。武夷茶道文化內(nèi)涵豐富,博大精深,其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武夷茶道文化是中國茶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
-
- 太極茶道 追求空白儉約之美
- 日本人倉岡天心所寫《說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茶師千利休看著兒子少庵打掃庭園。當兒子完成工作后,茶師卻說:“不夠干凈?!币笏刈鲆淮?。少庵于是再花了一個小時掃園。然后他說:“父親,已經(jīng)沒事可做了。石階洗了三次,石...
-
- 閩臺婚俗:三茶天禮
- 在中國,茶與婚姻有著密切聯(lián)系,早在明朝時就有"訂親茶"的記載。清代人福格在《聽雨叢談》卷八中說:"今婚禮行聘,以茶葉為幣,清漢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與茶有關(guān)的婚俗,最有趣的當推閩南和臺灣。閩臺婚姻禮儀總稱為"三茶天...
-
- 茶與婚姻:喝茶定終身
-  茶性純潔,茶樹多籽(子)這兩個特性暗合了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因此,在民間婚俗中,漢族人常以茶象征純潔無瑕的愛情和多子多福,并應(yīng)用于婚慶禮儀之中,作為“聘禮”和“彩禮”。湖南瀏陽地區(qū)有“喝茶定終身”的風俗,青年男女由...
-
- 中國少數(shù)民族茶與婚俗趣聞
-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習俗構(gòu)成了多姿多彩的茶與婚俗趣話。云南拉枯族人,栽茶是好手,評茶也是專家。當男方去女方家求婚時,必須帶上一包茶葉、兩只茶罐及兩套茶具。而女方家長以男方送來的"求婚茶"質(zhì)量...
-
- 以茶為禮 民間婚姻中的茶俗
- 茶在民間婚俗中歷來是"純潔、堅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許次紓在《茶流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結(jié)婚以茶為禮,取其"不移志"之意。古人認為,茶樹只能以種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歷代都將"茶"視為"至性不移"的象征。...
-
- 茶與婚禮
- 茶與婚禮的關(guān)系,簡單來說,就是在締婚中應(yīng)用、吸收茶葉或茶葉文化作為禮儀的一部分。其實,茶葉文化的浸滲或吸收到婚禮之中,是與我國飲茶的約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禮儀相聯(lián)系的。男娶女嫁時,男方要用一定的彩禮把女子交換或買...
-
- 茶話會
- 茶話會是近代世界上一種時髦的集會。它既不像古代茶宴、茶會那樣隆重和講究,也不像日本“茶道”要有一套嚴格的禮儀和規(guī)則,而是以清茶或茶點(包括水果、糕點等)招待客人的集會,有時也用于外交場合。追根溯源,茶話會是在古代...
-
- 解析敬茶之禮
-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義之邦,無論貧富,大凡家有客至,以茶待客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待客用茶應(yīng)做到:茶葉質(zhì)量好,沏茶水質(zhì)好,茶具質(zhì)地好,泡茶調(diào)制好,待客禮貌好。如在華北、東北,老年人來訪,宜沏上一杯濃醇芬芳的優(yōu)質(zhì)茉莉花茶,并...
-
- 茶與禮俗:以茶敬客
- 我國是札儀之邦,客來敬茶是我國人民傳統(tǒng)的、最常見的禮節(jié)。早在古代,不論飲茶的方法如何簡陋,但它已成為日常侍客的必備飲料,客人進門,敬上一杯(碗)熱茶,即表達了主人的一片盛情。在我國歷史上,不論富貴之家或貧困之戶,不論上層...
-
- 茶禮史記:茶會的興起
- 在我國,以茶待客的禮儀由來已久,據(jù)文獻記載,江南一帶,在兩晉、南北朝時,“客坐設(shè)茶”,便已成為普遍的待客禮儀。到唐朝,它更發(fā)展為全國性的禮俗。如劉禹錫《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吟:“客至茶煙起,禽歸講席收”;白居易...
-
- 中華茶藝的概念
- ?? "茶藝"一詞是臺灣茶人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現(xiàn)已被海峽兩岸茶文化界所認同、接受,然而對茶藝概念的理解卻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亂,可謂眾說紛壇,莫衷一是。近日拜讀陳文華先生的大作《論當前茶藝表演中的一些問...
-
- 中華茶藝的分類
- ?目前茶文化界對于茶藝的分類比較混亂,有以人為主體分為宮廷茶藝、文士茶藝、宗教茶藝、民俗茶藝,有以茶為主體分為烏龍茶藝、綠茶茶藝、紅茶茶藝、花茶茶藝……,還有以地區(qū)劃分為某地茶藝,甚至還有以個人命名的某氏茶藝...
-
- 中華茶藝"四要"之一:茶
- ?茶藝是茶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茶藝精湛必須具備"四要"條件:精茶、真水、活火、妙器,四者缺一不可。茶品以形、色、香、味分高下,水品以清、活、輕、甘、冽別優(yōu)劣,火以活火為上,器以宜興紫陶為佳。名茶的形成、品水文學的出...
-
- 中華茶藝"四要"之二:水
- 品水文學是茶道開出的奇花異卉。擇水固然重要,但古人將此事復雜化了,為孰是"天下第一水"爭論上千年也實在小題大作。但無論合理與不合理,皆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中國文化。茶是靈魂之飲,水是生命之源。 茶中有道,水中也有道。...
-
- 中華茶藝"四要"之三:火
- 活火茶有九難,火為之四。烹茶要"活火",燃料選擇上一要燃燒值高,二要無異味。如何看火侯?"三大辨,十五小辨"是古人的經(jīng)驗。 飲食行業(yè)諺話曰:"三分技術(shù)七分火。" 烹茶用火不易,所以陸羽《茶經(jīng)·六之飲》中提出"茶有九難"火為之...
-
- 中華茶藝"四要"之四:器
- 妙器茶藝四事,茶具乃其一端。中國茶具在唐代以前是與食器混用,作為品茗專用的茶具草創(chuàng)于唐代,陸羽功不可沒;宋承唐制,為適應(yīng)斗茶游戲有所損益;明清趨于完善,尤以宜興紫砂壺以其藝術(shù)性、文人化而被譽為神品。茶具發(fā)展總...
-
- 中華茶藝演示(一):綠茶茶藝
- 用具:玻璃茶杯 香一支 白瓷茶壺一把 香爐一個 脫胎漆器茶盤一個 開水壺兩個 錫茶葉罐一個 茶巾一條 茶道器一套 綠茶每人2—3克基本程序:1.點香 焚香除妄念7.泡茶 碧玉沉清江2.洗杯 冰心去塵凡8.奉茶 觀音捧玉瓶...
-
- 中華茶藝演示(二):烏龍茶茶藝
- 一、用具:1.宜興紫砂壺一對2.龍鳳變色杯一套3.茶荷一個4.茶道器一套5.茶盤一個6.開水瓶兩個7.電隨手泡一個8.茶巾兩條9.香爐一個10.香一支11.茶葉每壺10—15克 二、基本程序:1.焚香靜氣,活煮甘泉2.孔雀開屏,葉嘉酬賓3.大...
-
- 中華茶藝演示(三):祁紅工夫茶藝
- 祁門工夫紅茶產(chǎn)于安徽省祁門縣,清光緒年間開始仿照閩紅試制生產(chǎn)。最終因其內(nèi)質(zhì)優(yōu)異,與閩紅、寧紅齊名,國外也有將祁門紅休與印度大吉嶺茶、斯里蘭卡烏伐的季節(jié)茶并稱為世界三大高香茶。主要用具:瓷質(zhì)茶壺、茶杯(以青花瓷、...
-
- 中華茶藝演示(四):花茶茶藝
- 中國是文明古國,是禮儀之邦,是茶葉的故鄉(xiāng)。茶,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它陪伴中華民族走過了五千年歷程。"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客來敬茶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吳裕泰茉莉花茶奉獻一份茶禮,共用中國茶文化之美樂。...
-
- 中華茶藝演示(五):佛道茶藝
- ??? 茶經(jīng)過幾千年的磨礪,其內(nèi)涵中的人文因素日益增多,茶的自然屬性被寓于人文因素之中,成為修道、修身,“天人合一”、“茶禪一味”的載體。僧道飲茶修行,形成了獨特的寺院茶道與道觀茶道。近年來,一些茶人將目光投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