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蕭氏茶業(yè)集團董事長獲評“國茶工匠·制茶大師”
- 8月28日,在山東日照舉辦的“2020茶產(chǎn)業(yè)標準與品牌發(fā)展峰會”上,肖勇被評為“國茶工匠·制茶大師”。肖勇積極研發(fā)茶葉加工裝備,實現(xiàn)了產(chǎn)葉的產(chǎn)業(yè)化、專業(yè)化、智能化升級。蕭氏茶業(yè)集團先后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68項,為茶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
-
- 中國傳統(tǒng)的“三碗茶”與“打茶會”
- 一、三碗茶按照中國傳統(tǒng)習俗,春節(jié)期間,難免親朋好友要互相拜訪,有客到來時,通常女主人須先給客人端上一碗“甜茶”,并送上祝福語,如:吃了這碗甜茶,年年生活甜如蜜之類的。然后乘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蘿卜絲的咸茶,再后泡上一碗細...
-
- 湘茶傳說
- 湘茶,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一個動人心弦的神話故事。她出產(chǎn)于北緯30度以武陵山為中心的神秘文化帶與茶葉產(chǎn)區(qū),一片片綠色的茶園,一簇簇嫩綠的茶葉,一杯杯清潤的茶水,蘊涵著湘水女神的神奇故事。湘茶,是湘水女神的積淀。《...
-
- 德昂族的茶俗
- 德昂族居住于山區(qū)或半山區(qū),村村寨寨無一例外都種茶,隨處都可看到一片片郁郁蔥蔥的茶林,有的村寨周圍,至今還能看到幾百年樹齡的老茶樹,它們被稱為“茶王”,備受人們的珍視和保護,寨中人并以能擁有“茶王”而感到自豪。德昂...
-
- 君山銀針的傳說
- 君山銀針,因產(chǎn)于洞庭君山島而得名。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二妃娥皇、女英見夫久出未返,四處尋找,來到洞庭山,聽說舜帝崩于蒼梧之野,悲痛欲絕,望著茫茫的湖水,撫竹痛哭,淚撒成斑,后來,二妃將隨身所帶的茶籽播于洞庭山,并因憂郁...
-
- 閩北婚慶“茶”俗
- 在過去閩北人的婚嫁習俗中,人們把訂婚稱為“插茶”,這里面也是有講究的。因為茶苗只有剛種下時才可移植,一旦生根了再去移動,這株茶的成活率就不高了。因此,古人把訂婚稱為“插茶”,是取“茶大不移”之意。我們知道,訂婚之...
-
- 閩北“喊山”茶俗
- 閩北茶文化中非常的重視茶風俗和茶禮儀。在古時候古人就把茶看的非常的重要,當初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值說,在閩北就有著名的“喊山”等儀式之一。“喊山”儀式源于武夷山的民間祭茶神,元代御茶園將之演繹為開山儀式。元至...
-
- 中國婚慶茶俗
- 一、未來女婿茶姑娘若未出閣,來串門的小伙子就會特別多。因此,姑娘家要備好茶,待有客人來時招待來客中的“未來女婿”。二、親家母茶女兒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親都要去看望女兒,這就是所謂的“望朝”。望朝時,身為父母親要...
-
- 潮汕工夫茶茶俗
- 潮汕“工夫茶”,譽揚海內(nèi)外。工夫茶從選茶、泡茶工夫到茶具,都是十分考究的。名工夫茶用水取自山泉,欖核為炭火,小扇煮開的水甘甜純美,味道醇佳。茶葉以烏龍、色種、鐵觀音、鳳凰等為上乘。茶具是一套精美的工藝品,茶缸(...
-
- 光澤縣的“叫茶”習俗
- 光澤縣地處閩贛邊境,素有“甌閩西戶”之稱。這里山川俊秀、物產(chǎn)豐富、民風古樸,民間擂茶更是當?shù)匾唤^。據(jù)有關史料記載:“鄉(xiāng)間邑人待客佐以擂茶,婦人聚會之飲。為茶內(nèi)入藥草,擂棒擂缽工具而制。”這里的民間擂茶用料很講...
-
- 日常沏茶禮儀
- 客來敬茶更成為人們?nèi)粘I缃缓图彝ド钪衅毡榈耐鶃矶Y儀。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并要左手捧著茶盤底...
-
- 松陽的“端午茶”習俗
- 端午又稱“端陽、重午、重五”。中國的人們在端午節(jié)都有吃粽子、插艾蒿、賽龍舟等習俗,然而,有很多地方除了吃端午粽外,還有一個非常獨特有趣的喝端午茶習俗,尤其是在千年古縣松陽,自古就有“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遠”的...
-
- 藏族的四種茶
- 奶茶,是將牛奶或羊奶摻入用紅茶或粗茶加熱成的清茶而飲。奶茶既有奶的甜味,又有茶的清香。夏秋產(chǎn)奶季節(jié),特別是在牧區(qū)盛行喝奶茶。民間傳說奶茶源于明王朝時期,主要是給小孩和青少年喝的,不放鹽。認為青少年喝奶茶利于長...
-
- 古代“茶”彩禮
- 由于婚姻事關男女的一生幸福,所以,以大多數(shù)男女的父母來說,彩禮雖具有一定的經(jīng)濟價值,但更重視和更多的還是那些消災佑福的吉祥之物。茶在中國各族的彩禮中,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一點,明人郎瑛在《七修類稿》中,有這樣一段說...
-
- 婚禮中的“茶”
- 在迎親或結(jié)婚儀式時用茶的情況,有作禮物的,但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長敬獻的“謝恩茶”、“認親茶”等儀式。所以,有的地方也直接稱結(jié)婚為“吃茶”。漢族“吃茶”和訂婚的以茶為禮一樣...
-
- “端午茶”的歷史與傳說
- 端午茶是一種民間傳統(tǒng)保健飲料,而且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同時也是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端午茶既可以當做日常飲料,也可防病治病,因此,還被當?shù)厝朔Q為“百病茶”、“萬能茶”,端午茶芳香自然,其性平和,有益思提神、...
-
- 宋朝時期的茶俗
- 在南宋都城臨安,終究吃茶者多,喝茶者少,遺風不滅,杭州人至今都要講“去梅家塢吃茶去!”味道就變了?!秹袅讳洝防锏呐R安,“四時賣奇茶異湯”,冬天賣的七寶擂茶,據(jù)說是用花生、芝麻、核桃、姜、杏仁、龍眼、香菜和茶擂碎煮成...
-
- 彝族的茶禮習俗
- 思普區(qū)的彝族支系有阿列、蒙化、倮倮潑、香堂、聶蘇、拉烏等。在景東、鎮(zhèn)沅、景谷、普洱、江城縣等均有分布。日常生活喜食酸辣味,喝濃茶、飲白酒。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過火把節(jié),各家都要到田頭地腳,擺上米飯、茶酒、...
-
- 閩北的“茶席”習俗
- 閩北,每逢清明祭祀掃墓時,人們都會在祖先的墓前擺上一杯酒,奉上一杯茶,意味著有酒喝、有茶品是幸福的事,這個習俗一直沿襲到現(xiàn)在。在過去,不論紅白喜事,人們擺酒席之前,習慣先擺茶席。茶席就是在每位客人的面前擺上一碗茶,再...
-
- “貢菊”的典故
- 據(jù)說在北宋時,一年大旱后,鄉(xiāng)里眼疾流行,在外經(jīng)商的徽商從浙江引來菊花泡用,眼疾得以治愈,很快菊花就在這里廣為種植了。許多農(nóng)戶為便于貯存,以備長期使用,又特意將鮮菊花烘制成干菊花。清末光緒年間,北京紫禁城里流傳紅眼病...
-
- 俐族的茶禮
- 永德縣境內(nèi)風景優(yōu)美的大山深處,居住著一支神秘的民族―俐族,俐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整個族群只有兩萬六千多人,是云南省獨有的一個族群,長期居住在高山箐林的俐人,性格溫婉含蓄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別具一格的民族歌舞、祭...
-
- 漢中茶俗
- 素有陜西江南美稱的漢中地區(qū),也是我國西部的綠茶主產(chǎn)地。走訪城鄉(xiāng),除了商業(yè)大廈每日顧客人來人往外,最紅火的地方就算大小不一、風格不同的茶館了。從古到今,茶館是人們談心議事、交流會友的好地方,許多生意人常是一邊品...
-
- 高原人最愛酥油茶
- 在世界屋脊的高原上旅行,不論在城市還是在農(nóng)村;不論是在谷地還是在牧區(qū),只要有人煙的地方,你都可以聞到飄來的酥油茶的香味。藏族人民最嗜愛酥油茶。酥油是從牛羊乳中提取的油脂。打酥油的桶,用木板箍制或園木挖空而成。...
-
- 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 自戰(zhàn)國時代寫起,成書于西漢年間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就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這部書主要是以傳說的形式搜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據(jù)悉:這里的...
-
- 俐人祭茶習俗
- 古代少數(shù)民族信奉茶樹是人的祖先,崇拜、敬仰,膜拜茶他們的傳統(tǒng)習俗,漢代以后許多少數(shù)民族陸續(xù)落籍,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祭茶傳統(tǒng),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俐人,居住在高山箐林中,與茶為鄰,以茶作伴,有著十分悠...